您好,欢迎访问<德利鑫电脑回收有限公司>官网!
24小时回收热线
158-0142-2891

发展现代供应链,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浏览: 时间:2024-10-15
当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切需要以发展现代供应链为抓手,发挥供应链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概念,标志着“现代供应链” 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切需要以发展现代供应链为抓手,发挥供应链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质量、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现代供应链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现代供应链是与传统供应链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要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组织方式将上下游企业和相关资源进行高效集成、优化和协同,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现代供应链具有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化、服务化、绿色化、全球化等特征和趋势。

(一)数字化、智慧化成为现代供应链的显著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供应链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现代供应链的显著特征。数字化赋能赋予供应链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化新特点,使供应链协同效率大幅提高、供应链成本显著降低。资料显示, 有效的数字化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

(二)互联网平台成为现代供应链发展的新形式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现代供应链的组织形式从原来以跨国公司主导逐步向平台型组织主导延伸,平台化逐步成为现代供应链发展的重要特征。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产业供应链平台,通过协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实现资源集成、优势互补, 构建紧密合作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实现一体化供应链运作,辐射带动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不同层级上下游相关企业在供应链平台的集成下形成跨界融合、平台共享、共荣共生的供应链生态圈,推进平台型组织向生态化组织演进。

(三)供应链服务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和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推动了供应链上游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以及下游品牌经营、销售、物流等服务环节分离出来,促进了供应链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推动供应链服务业态创新成为现代供应链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提供供应链专业化服务的企业数量蓬勃发展、类型不断丰富,并形成以了怡亚通、一达通等为代表的一批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话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跨国家跨地域跨领域的供应链也逐渐被要求可持续、对社会和生态负责。2015年,“绿色供应链”进入APEC 议题,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目前,许多跨国企业都将“绿色供应链”管理视为社会责任的重要工作,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纳入供应链管理中。例如华为自2011年起将非政府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环保检索纳入供应商审核清单和自检表,要求存在问题的供应商限期整改,着力构建绿色供应链,2017年华为在IPE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中排名第六,国内企业排名第一。

(五)全球经济进入供应链协同时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协定不断升级, 供应链管理也从国内企业间协同合作发展成为区域或全球企业间协同合作模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分工模式由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走向基于要素优势的供应链分工转变,参与全球分工的跨国企业形成了互惠式的相互依存关系。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尽管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但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分工体系已经形成, 趋势不可逆转。在全球供应链协同体系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互惠共生。

现代供应链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经济新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经济发展中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现代供应链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供应链, 有利于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模式来替代过去低效粗放的运营模式,促进降本增效,优化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有利于实现降成本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成本偏高。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尽管已比201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但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出5-6个百分点。当前,我国处于高成本高增长向低成本中高增长转变的关键阶段,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 “降成本”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 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必须有新途径、新思路。现代供应链通过集成各类资源,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业务流程,加强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全链条协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海尔通过集成和优化供应链,推动业务流程再造, 使企业库存下降33%,制造成本下降10%,管理费用下降6%,及时交货率提高35%。

(二)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一般性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供给结构、创造新供给,最重要的是提高供给效率。而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以市场化途径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创新。现代供应链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之间按照上下游战略协同来及时准确地做出市场反应,理性决策,有序安排生产,打通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流通、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通过供应链等方式推进运营转型,可使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15%-30%。国际著名连锁零售品牌ZARA通过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可随时掌握全球每个门店的销售情况和库存变化, 并对市场消费潮流快速响应,一周内完成新款服装的策划设计到生产出厂。

(三)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受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影响,我国经济面临出口萎缩、传统产能过剩,传统动能发展出现了瓶颈,迫切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现代供应链通过资源集成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发动机。一方面,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供应链跨界集成、优化、创新,能够产生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形成专业化的供应链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不仅要着眼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也要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改造传统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有利于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长期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欧美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影响下,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高端环节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环节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的趋势,推动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导致我国利用传统优势继续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扩展空间越来越小,原来依附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现代供应链通过对全球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集成,保证产业关联的物流、金融等无缝衔接,推动制造业上下游协同发展,逐步提升前端的设计、研发、采购以及后端的品牌、物流、营销、金融等服务能力,有利于我国企业摆脱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依赖,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展现代供应链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发挥现代供应链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加快推动现代供应链在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应用,构建和优化重点城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培育供应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一)培育数字化、专业化供应链平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专业化的供应链平台是推动现代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力量。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数字化、专业化供应链平台,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软硬件制造资源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联动,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的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提高快速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成本。

数字化、专业化供应链平台应重点培育三大类:

一是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外贸企业等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打造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集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等各方优质资源,全面覆盖产业链上游采购网络、中游仓储流通网络及下游销售服务网络,提供集交易、融资、结算、物流配送、进出口代理、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等为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集成、优势互补和协调共享。

二是培育产销协同型供应链平台。以需求端为导向,鼓励企业探索发展产销协同型供应链平台,打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智能制造供应链,以精准的需求预测驱动供应、采购、备货、分配体系, 强化供应链的协同性,提高原料采购、生产、物流、分销等各环节响应速度和协同水平,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

三是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鼓励供应链服务企业与相关物流企业与银行、电商平台等开展合作,依托参与各方的数据共享形成的风控及信用体系,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在线授信、保理、担保、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财务服务,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

(二)推进产业集群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先后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保税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有效推动了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是,近年来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产业链不完善、集群竞争力薄弱等问题日渐突出, 迫切需要在产业集群中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效提高产业协同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共性需求,打造各类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协同设计、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和金融服务等方式,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促进线上平台与线下产业集群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不同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供应链资源集成和服务能力,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和优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快速提升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水平。

(三)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建设绿色供应链体系,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供应链上各种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以包装物回收率为例,我国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这些包装大多被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回收利用率达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则在25%左右。

因此,要以产业和企业为核心,加快建设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制定严格的绿色产品标准,探索创建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现供应链绿色化发展。一方面,要以企业为核心,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生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提高绿色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以重点产业为核心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农业方面,运用绿色技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链, 创建和拓展农产品绿色供应链,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有机化、无公害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在制造业方面,推动电子电器、汽车、钢铁、纺织等产业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物流、回收以及最终处置等环节进行绿色化改造,促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在服务业方面, 要重点抓住与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的流通环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改造传统流通模式,继续实施绿色采购、绿色营销、绿色商场等示范工程,鼓励快递企业开发可回收包装材料,推动“绿色流通革命”,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四)推动优势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助力“去产能”“补短板”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合作与分工,深入融合全球供应链体系, 促进国内过剩产能“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一是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所处阶段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产能合作为抓手,加快服装鞋帽类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助力“去产能”。二是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国家转移,通过推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延伸,打造我国占据主动地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三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 创建基于当地市场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关阅读:

《共话发展新机遇,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智慧供应链峰会将在沪召开》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